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对策研究-西安妇女网
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西安市妇女联合会

西安市妇联课题组

 

内容提要:妇女参政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基层妇女参与村两委的比例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在西安市基层妇女参选参政调研的基础上,以“人与环境”的理论框架为指导,从个人、家庭、社区、机构/组织以及政策/制度等不同系统分析影响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主要因素,指出目前妇女参选参政中存在的比例低、流动性大,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被动性等问题。针对不同系统提出倡导、宣传和培训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妇女、参选参政、个人与环境

 

妇女参政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妇女公民的基本权利,妇女参政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多数,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状况更是妇女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问题的由来

2014西安市启动村级党组织和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西安市民政局和西安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市村级党组织和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做好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的意见》,对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中推动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在本次村级换届中,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要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即100%的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性成员,农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女性成员和女性正职比例较上届有大幅提升,其中女性正职比例分别达到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正职总数的5%以上。具体为:

1、在村级党组织换届中,每个村党组织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党员。在村民委员会换届中,采取妇女委员专职专选的办法,确保每个村民委员会班子至少有一名女性;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中女性村民代表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2、提高女性当选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比例,每个镇(街道)至少有2-3名女村“两委”正职。

本次纳入换届的全市村级党组织数2818个,村委会数1561个。截止2015930日,均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换届率达100%。这次党组织换届中,选出女支书106人,占3.89%;选出女委员1171人,占13%。村委会换届中,选出女村主任32人,占1.17%;选出女委员1683人,占17%。从换届的最终结果看,并没有达到《意见》所要求的指标。

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水平一直较低。从2005 年开始,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妇联在每次换届工作开始时,都会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每个村党部班子不少于一名女干部,每个村委会班子要有一名女委员,每个县女村支不少于三人,经济发达的县不少于五人。在本次村级换届中,特别提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要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率先发展的城市,理应在各方面引领其他各地市。但是,在基层妇女参政方面,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比如有的县只产生一两个女村官;上届选举出来的女村官有离任的,有落选的;还有很多妇女不愿出来参与村务管理等等。那么,西安市在相关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基层妇女参选参政呈现出怎样的状况?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与需求?相关促进妇女政治参与的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这正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的初衷。

二、研究的理论背景

目前关于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主要是放在村委会选举中进行考察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方面即参政意识和参政行为。许多学者认为农村妇女群体参与政治的心理准备不足,意识薄弱热情不高。另有学者也认为农村妇女自身参与集体公共活动意愿强烈,但真正积极参加竞选村于部的却凤毛麟角缺乏竞争意识。她们在村委基层组织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在农村权力结构中属边缘阶层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还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一方面主动参选的女性本身就少于男性另一方面,虽然男女有均等的机会进行参选但实际上村官大多数是男性更是不争的事实。也有一些学者关注的是当前农村妇女干部参与村委事务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农村妇女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不高自主性参与程度较低,妇女进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治组织的比例低、程度低特别是年轻妇女干部更少只是一种点缀、从任职情况来看村委中的女性较少执掌实权权力处于一种虚置状态。

在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中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影响妇女参政的因素是多元复合的既有社会及选举等客观的因素又有农村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因素。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低下是制约女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因之一,妇女在家庭经济上的从属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上处于从属地位。2. 性别歧视和偏见是农村妇女社会参与的主要障碍。3.从夫居的婚姻制度给妇女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也明确规定了在村委会中 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这为农村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合法渠道但是法律、法规的条文并未改变妇女在村委会中的弱势地位。5.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偏低是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另一个主要障碍。

也有学者对农村妇女成功当选村官的支持系统进行研究,认为成功参选参政的原因在于她们拥有一个三维的支持系统:即自我支持系统、社会制度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为了深入细致了解女村官群体的特征,女村官成长的外部环境,女村官在“执政”期间的困难与问题,“女村官”流失的原因以及妇女在参选参政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等,我们这次调查主要是在文献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个案访问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课题组首先梳理了的近年关于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相关文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关注领域,选择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问卷调查:我们在西安市的六个涉农区县针对妇女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08份,有效回收率88%,问卷样本量的基本情况如下:

年龄(%

文化程度(%

30岁以下

3039

4049

5055

55岁以上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

13.31

28.90

27.60

21.1

9.1

24.03

35.39

20.13

17.21

焦点小组访谈:我们西安市的高陵区和蓝田县为样本县,共进行了四场焦点小组访谈:2015911日,在高陵区召开了两个层面的焦点访谈小组:一个组别的参加人员是区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区妇联以及乡镇的相关人员;另一个组别参加人员是妇女代表,包括女村官(现任和离任的)。2015915日,在蓝田县也同样进行了两个焦点小组访谈。

个案访问:在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8个个案进行了深入访问,包括县级职能部门和现任女村主任/支书和离任的女主任/支书。

在文献的研究和梳理时,我们发现现有针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主要总体讨论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也有将其分为主客观因素,或者经济、文化等因素来细化。但我们认为,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发生的,正所谓“人在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视角才能理解妇女参政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我们认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它首先表现在个人与家庭、与社区以及与社会不同的层面,表现出微观与宏观、关系与结构、动态与静态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选择以下框架作为此项研究的指导理论。

QQ截图20151209112326.jpg

 

 

在此理论框架指导下,针对到基层妇女参选参政,我们具体操作化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机构和制度/政策等五个层面。我们从这五个层面来探讨农村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现状及挑战,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个人层面

个人所具备的要素是否利于参选参政,如文化程度、技能等

家庭层面

家庭要素是否支持妇女参选参政,如经济收入、成员态度等

社区层面

社区文化对妇女参选参政的态度

组织/机构层面

相关组织/机构是否为妇女参选参政提升相关支撑

制度/政策层面

相关的制度及政策对妇女参选参政的支持头部

 

四、研究发现

(一)不同层面中影响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因素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就影响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请受访者分别依“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很重要”和“很不重要”五个评价等级进行评价。在统计过程中,我们用李克特5级量表赋值方法求取结果,即用5分表示“非常重要”,依次递减,1分表示“很不重要”,我们得出下列结果:

排序

影响因素

得分

1

家庭成员支持

4.6

2

人际网络

4.54

3

家庭经济情况

4.48

4

工作经历

4.45

5

责任心

4.25

6

技能

4.23

7

法规政策

4.12

8

社区资源

3.96

9

学历

3.59

10

社区文化

3.56

11

妇联支持

3.39

12

年龄

3.29

13

宗教势力

3.1

 

在这些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因素中,可以分布到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制度等级不同层面。

1、个人层面

在个人层面中,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技能以及工作经历等都是影响基层妇女参与竞选村官的因素。

1)文化程度

一定程度的受教育水平是个人获取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个体发展差别的重要因素。在第九届换届选举中,西安市当选的138名村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3%。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新信息、新技术、新知识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妇女参与选举和当选后引领全村奔小康都有着重要作用。

2)年龄

第九届换届选举中,西安市的138名女村官中,4554岁的有70人,占全体女村官比例的51%54岁以上的有36人,占全体女村官比例的26%44以下的有32人,占全体女村官比例的23%。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农村妇女生育胎数的减少,45岁左右年龄段的妇女,大都经历了婚姻、生育、家庭和事业的磨练,处于时间相对充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人生经验比较丰富,家庭拖累比较小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期,妇女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且也积累了处理各方面矛盾的经验,能较好地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关系。

3)技能

在当选的女村官中,很多都有一技之长。比如,蓝田县前卫镇大亮村支书吴变勤,90年代开始经商,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回村投资养鸡场,并在村上成立了养鸡合作社,自己任董事长。她还计划大棚,建立农业省级示范园。蓝田县普化镇陈坡村主任代小会,在西安打工,2000年回村,投资35万元做肉鸡养殖,目前计划投资4个养殖小区,建成农业省级示范园。她们中还有很多人当过村小学的老师。本身所拥有的一技之长也是她们获得村民支持的重要因素之一。

4)工作经历

有一定的干部阅历是农村基层妇女参选的基础以及当选后做好村务工作的前提。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受访者中有九成的人认为工作经历对于妇女当选村两委领导“非常重要”(53.05%)和“比较重要”(36.97%)。见下图。

图片2.png 

在以往相关调研中发现,换届选举中当选的女村官中,大部分在当选村主任之前都担任过村上的干部职务,有一定的干部阅历。她们中当妇女主任兼计生干部的居多,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多,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为她们竞选及当选后做好村务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发现,更多的进入村两委的女支书或女村主任是因为经济原因,她们大多是致富能手或在外经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干部经历并不丰富。由于缺少相关阅历,未来在村务管理和村庄治理方面势必面临挑战。

5)责任心

在调查中,不论是对县、乡干部群体还是女村官群体,她们都反映了女村官的一个共同特点——责任心。无论是竞选时承诺的事还是未承诺的事,她们都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去认真地完成。

2、家庭层面

在家庭系统中,对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另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重要因素。

1)家庭成员的支持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的支持对妇女参选参政具有重要作用。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超过了九成。具体结果如下图:

图片3.png 

在女村官访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只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她们才能走到这个岗位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务工作中。在调查中,蓝田县普化镇陈坡村主任代小会就告诉我们,她在上一次换届中就想试一试,想竞选村委会主任,但是“掌柜的死活不让”,所以就放弃了。而在当选后,家庭成员的支持显得更加重要。在两个县的女村官座谈中,她们都反映,丈夫在家分担了家务,给予了大力支持。

2)家庭经济状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家庭的经济状况成为衡量一个干部的尺度,“如果连自己家的日子都过不前去,还怎么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呢?”村民在选举自己心中的当家人的时候,心里有个标准,当村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应该不错,不指望当村长或支书那点工资过日子,如遇到特殊情况,自己还得垫付一部分资金。因此,家庭经济状况至少在村上属于中上等,才有可能被村民纳入未来村官的视野。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于妇女参选参政来说“非常重要”(63%)和“比较重要”(28%)的达到91%,见下图。

图片4.png 

3、社区层面

1)社区文化

在中国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是根深蒂固的,不同地区流传的谚语都有着相同的表达:“女人一枝花,围着灶台做锅巴”、“驴驾辕,马拉套,女当家,瞎胡闹;马驾辕,驴拉套,男当家,是正道。”、“毛驴耕地,越耕越浅;女人当家,越当越邪”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自然将女性划分到了家庭的私领域,将女性在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边缘化。涉农区县的女村官竞选时大都面临着这样的环境:“男人还没死完,怎么能把村子交给女人?再不行的男人都比女人强!”“男人干不了,女人就能干了?”“男的死光了,让女的干?”“女人当村干部就是样子货!”“女人能怎样?能上天?成武则天了?”“女人家不在家里好好管娃,想怎么样啊?”即使当选了女村官,她们的家属依然面临着传统文化的压力。蓝田县当选的女村官说,“掌柜的洗衣服还得悄悄的,害怕村民笑话。”传统的“男外女内”、“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性别刻板定型使得妇女走出家庭,走入村务管理的公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人际网络

村委会选举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农村是熟人、半熟人社会,在竞选中,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和宗族势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妇女要想进参选参政,冲出传统的文化缚束,要有强大的血缘、姻亲等社会网络支持。但由于“从夫居”婚嫁模式的影响,使得妇女的社会网络/资本易断裂。她们到了婚嫁年龄,如果嫁到另外的村子,那么原先经过二十年建立和经营的人脉和社会关系/资本随着外嫁他村而变断裂,在夫家开始重新建立和经营自己的人脉和社会关系/资本。而那些“本村姑娘成媳妇”的妇女,在社会网络/资本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人际网络对于妇女参政是很重要的。结果见下图。

图片5.png 

3)社区资源

当一个社区中存在资源争夺时,男性往往比女性胜出率高。从我们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女村官当选的村子是那些偏僻、贫穷、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的村子。在与县级人员的座谈中,一位参会人员说“女村官管的都是烂摊子,好的村子女的都轮不上。把烂摊子收拾好,做出成绩,付出很大。”由于西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潜力,社区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较其他地市更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很难与男性抗衡。

4)宗族势力

村子里的宗族势力在村民选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本家族支持本族男性的机率要比支持本族的姑娘或媳妇大。在以往的调研中就有一个村子,由于村上要建工业园,家族就给当任的女村官做工作,让她退出村委会竞选,接替她的就是本家的一个后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族全力支持本族的男性,而给女性以压力迫使她主动退出。

4、组织/机构层面

1)妇联系统

妇联作为维护妇女权益,推进性别平等的组织,在推动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陕西省妇联在每次的换届前都在各地市开展妇女骨干的参政培训。2013年,李嘉诚基金与民政部合作的“展璞计划——推动基层妇女参与治理”项目将陕西确定为试点省。该项目的重点就是培训农村两委会一把手,提升其村务管理和村庄治理的能力。妇联整合相关资源,在第九次换届选举之前对全省的农村妇女骨干和女村官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西安市妇联除执行省上的培训外,还对西安所辖的县区进行了相关培训。这一系列的培训为妇女参选参政提供了能力支持。

2)村两委

在村级层面,党支部和村委会是最重要的两个社区组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村两委并未将支持妇女参与村庄管理纳入工作视野。在基层女党员人数少,村民代表中女性比例偏低都是制约女性参与村庄管理的重要因素。

3)妇女的社会组织

妇女社会组织是推动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妇女社会组织发展滞后也是影响农村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原因之一。目前,西安市没有女村官协会或女村官联谊会,县级层面也没有女村官协会,或者女能力联谊会等相关组织。妇女社会组织的缺乏也使得基层妇女缺少相互支持的网络。

5、政策与制度层面

自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来,农村妇女在村务管理和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农村妇女参政的问题成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支持农村妇女参政。这些政策包括:1995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8 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9年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努力保证农村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有适当名额的意见》;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14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

2005 年开始,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妇联在每次换届工作开始时,都会联合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每个村党部班子不少于一名女干部,每个村委会班子要有一名女委员,每个县女村支不少于三人,经济发达的县不少于五人。在本次村级换届中,特别提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要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

支持妇女参选参政的政策在实际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参加座谈的干部和女村官都表示,没有这些政策,她们是不可能走上村官的岗位的。

但是这种地方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它与选举法又是违背的。选举法的精神是人人平等具有相同的参选机会。在实际选举中,灞桥区有一个村就将相关部门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的结果是做出相应改正,在该村停止了妇女参选的办法。

这次换届选举时,将年龄作为一个硬性规定,55岁以上的人员没有资格参选。这项政策的出台,导致本届女村官,尤其是女党支部书记的比例严重下滑。


(二)农村妇女参选参政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影响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因素是多样的,它们通过个人、家庭、社区和政策/制度不同层面的互动,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不同系统中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个人层面:尽管大多数女村官在上任前都有村干部的阅历,但总体看来,她们的干部阅历尚浅,在处理两委关系,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还需加强;基层工作的方法、技巧还需提高。而这些又恰恰成为制约其参选参政的重要因素。

家庭层面:在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下,妇女参选参政面临着家庭的阻力,她们既要把自己的“小家”管好,还要将村子的“大家”管好。这使得女村官要干出一点成绩其付出会比男性要多得多,当家庭和村务发生冲突时,女性一般选择退出公领域。

社区层面: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是阻碍妇女参选参政的主要力量,它表现在对妇女参选参政的负面评价、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网络/资本、资源分配等方面。在社区里,宗族对于在公领域的权力争取也更倾向于男性。

组织/机构层面:女性参政缺少必要的社会组织支持,它表现在妇女社会组织缺少,妇女参政缺少必要的支持网络。

政策与制度层面:妇女参政能够取得现在的水平,与相关支持密不可分。但是妇女参政政策的刚性不强,约束力不大。现在妇女参政最有权威的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到的是应有妇女适当的比例,而不是必须;推动的部门也只限于妇联、民政等部门,支持力度还不够。 另外,前些年推出的对干够十年的村长和支书解决待遇的政策对女村官上任冲击很大,这次换届的年龄限制也造成了较大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农村妇女在参选参政方面面临的问题表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参政意识偏低。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不足,导致参政意识低。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69%的被访者认为“妇女参政意识低”是影响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原因,排在了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主观因素首位。

2、比例低,流动性大。在村级管理中处于决策地位的女性比例偏低。西安市女村委会主任和女支书的比例只有1.17%3.89%。总体来看,女性在决策地位的比例很低,妇女的观点与利益不容易在决策程序中得到表达与体现。

3、被动性: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并不是完全自为的,而是在政策背景和妇联总的要求下被裹携进入。促进妇女参选参政的保护性政策最大的效应在于确保了女委员的出现,这是通过制度设计和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得以实现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参与主体是多元的,但关键性决策还是由正规机构掌控。在有限的正规力量难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村庄选举时,保护性政策就成了摆设。对于基层自治,保护性政策只是打开了女性参与的通道,但妇女真正被动员起来在村治中发挥作用,还只是一种潜能。

4、缺乏经验。由于种种原因,妇女缺少不同层级工作的历练,缺乏村庄管理与治理的经验。在现如今经济因素主导的影响下,到村两委的女性多为女能人,她们虽然有市场应对的丰富经验,但缺乏村务管理的相关阅历和经验。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影响妇女参选参政的客观因素中,“缺少职场经验”成为第二大因素,接近60%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

以上的几种特征,暴露出的妇女参选参政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质还是围绕资源展开的性别互动,而这一过程又反映的是性别上的不平等事实。

五、提高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对策建议

不同系统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妇女参选参政,从调查的情况看,陕西省、西安市针对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采取了很多干预措施,从出台相关政策、提升妇女自信心以及培训妇女骨干,在这些方面都积累了相关经验。从现有的措施来看,针对家庭系统和社区系统的措施相对较薄弱,针对政策/制度系统的措施范围相对较小。问卷调查也结果也显示,受访者认为提高基层妇女参选参政的关键因素依次为,提升参政意识(77.1%)、加强社会文化认同(69.7%)、提高工作能力(62.3%)和强化制度保障(50.3%)。为此,我们就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及进行性别意识和平等意识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

——针对农村妇女应培育其自身素质,使农村妇女在享受国家保护性政策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参选意识和能力,逐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占主流。提升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对法律、科学技术、市场信息方面的知识学习,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针对家庭和社区,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倡导,使妇女参政象“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样深入人心。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可以编排符合当地特点的演唱会宣传妇女参选参政,还可以通过宣传画、宣传册进行相关宣传。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发自己特色的宣传方式方法,创新宣传内容。

——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培训。对基层妇女、村民、村干部进行社会性别意识提升的培训;对那些有条件有能力担任一定干部职务的妇女提高参选参政的意识,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升其自信心,鼓励其承担一定的职责;对那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村务管理、村务决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妇女干部的治村能力,为整体提高妇女参与村级治理奠定基础。

2、在不同层级的领导岗位上增加女性比例。

——加大针对妇女的技术培训,有意识的培养女能手、致富女能人,并鼓励她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这些女能手、致富女能人进入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

——在不同层面培养妇女干部的后备力量。在中心户长、村民代表、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村务公开小组、理财小组、村民小组长等层面,建议妇女能占30%的比例。让妇女在走向村官的岗位之前有充分的锻炼机会,有一定的干部阅历。蓝田县一位基层干部:“妇女提高能力需要有实践锻炼,不给妇女机会,永过都提不高。”

——大力发展女党员,保证妇女在基层党组织发展的持续性。在发展党员的计划中,应明确发展女党员的比例,实现基层女党员逐年增长。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村子近20年没有发展党员,女党员更是廖若晨星。加强农村基层女党员队伍建设也是推动妇女参选参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2、培育社会组织,为妇女发展提供支持。

——成立市级女村官协会或联谊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为现任女村官建立相互支持的网络。

——在县级成立致富带头人组织和女村官小组,支持她们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为妇女参与公共事务提供能力建设,也为未来竞选村两委做准备。

——妇联应整合相关资源针对现任女村官、女委员以及妇女骨干进行不同层级的培训,为下次换届做好能力建设准备和人才储备。

3、对现有经验进行总结,倡导完善相关政策。

——妇联、民政、组织等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十多年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案提交人大,争取在修订《村民委会员组织法》时候,将妇女比例在村民委员会中的比例量化。

——协调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各个层次基层干部的性别比例,女性不低于30%,将此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参考文献:

1、 高小贤主编,《探索的脚印》[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2、 仝雪、张艳玲,《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综述》[J],《基层工作研究》,200512

3、 李慧英、田晓虹,《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4

4、 杨翠萍,《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参与缺失的原因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34

5、 苏雪萍,《农村妇女成功当选“村官”的支持系统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1